——生活是否总是如此艰辛?还是只有童年如此?
——总是如此!
来到塘头村进行调研了这么久,脑海中浮现最多的就是《这个杀手不太冷》的这句台词。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抱怨生活艰难处境委屈,而实际上这都是因为我们心境脆弱格局太小,我们并未见过世间真正的疾苦,所以总是对我们的生活怨天尤人却不明白我们的抱怨只是安逸背后的颓势。在塘头村走访的这几天,我才发现,跟他们比较起来,我们所有人一直都是处在温室当中被人呵护的花儿。

塘头村与湘西大多数贫困的村庄一样,位于群山之间,交通不便,水源供不应求。初进塘头村不免被它的青山绿水所吸引,却并未意识到在我们眼中绝美的风景,恰是村中百姓生活艰辛的原因之一。四处环绕的青山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村民与外界的交流,唯一的公路尚且只能容纳一辆轿车的行驶,交通不便是村中百姓无可奈何的难题!
塘头村是苗族百姓聚集地,许多建筑保留着传统的民族风貌,用平整的石头垒作墙,房顶覆上灰褐的碎瓦,木质的大门充满岁月的痕迹,咋一想象或许我们会觉得这很美,但事实上这种建筑因为年久失修很多都已属于危房,完全不足以为民众带来安全的住房保障。塘头村的种植业以水稻和玉米为主,基本上也只是满足自己的需求,若是碰上干旱,因为水源灌溉的不便,百姓们极有可能面对颗粒无收的后果,可见塘头村百姓生活的脆弱!村中百姓绝大部分的收入都是靠劳动力外出务工和政府的资助,像一些劳动力缺乏的人家,便只能依靠政府的资助和土地少量的收成来勉强过活。疾病伤痛,自然灾害,它们任何一者都可以轻易摧毁这边一个家庭的稳定,塘头村的每一个家庭都是那么脆弱,他们使出了浑身解数才得以保证了每一口人的生存,若是出现一点点意外,那都是他们无法承受之重。
塘头村保留着充满历史底蕴的民族村落风格,民众也保持着固有的务实淳朴,踏实肯干。在塘头村走访的这几天里,我见惯了“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的真情实意,也见多了老人与残疾孩子的相依为命,这些经历是我凭身所见的最让人心痛却依旧美丽的风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麻先生这一家,麻先生正值壮年可以出去务工,本不用生活在这栋风雨飘摇的房子底下,然而因为母亲年老体衰,麻先生必须守在身边,生活在这栋房子底下。“风雨飘摇”这一词并非夸张的形容,而是实际情况的记述,他的房子墙壁是残缺的,唯独靠着几根木桩支撑着房子,房子的正面缺少半面墙壁,靠着黑色的尼龙布遮挡部分阳光,稍大的风一吹,整间房子都会摇晃。麻先生最怕的是冬天下雪,若是积雪稍大,几根木桩是绝对无法承受的,房子将有坍塌的危险。他们母子二人生活在这栋房子底下,勉强维持着吃穿,麻先生日夜愧疚无法让母亲的晚年略显幸福。都说身为男人最痛苦的事情,是无法给予最爱的人最好的。然而直到今天,我才发现还有更痛苦的事情,那就是无法给予最爱的人最基本的。

走访过程中还碰到过这样一位老奶奶,80多岁有点老年痴呆,她一个人住在一栋空荡的房子里,我们去她家的时候她正蹲在门前吃玉米,调查完情况后我们欲走,她步履蹒跚地走在后面一路相送,眼眶湿润地一直跟我们强调说:“感谢你们关心,我对不起你们,没什么东西招待你们。”说实话我当时也确实快要控制不住眼泪,多么淳朴的老人,本就贫困的她却在因为没东西招待我们而道歉,这是我们最无法承受的歉意!
这几天里,让人感动的瞬间不胜枚举,从那位老奶奶的感谢和歉意当中,我充分感受到了人民与政府之间的那种互相信任的情感,虽然他们的生活依旧贫困,但他们能感受到我们也确实能看到,政府正在尽一切努力帮助贫困群众,保障他们生活所需,努力提高生活质量,这也是真正的体现了“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字的真谛,我相信,在政府的带领下,这一些让我们心疼与感动的人们,绝对会过得越来越好。
然而,这世上并不存在真正的感同身受,我们所见的这一些生活困难的人们,他们的的艰辛虽然我们看在眼里,但真正经历与感受这份艰辛的仍是他们,脆弱的人会四处诉说着不幸,但我们所见的每一个人都是坚强的,他们不抱怨生活艰辛,一直在不动声色地努力生存,我也衷心地祝愿他们,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