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一环又一环,仿佛重复着刚才走过的路,不远处有一辆火车缓缓驶过,是一辆货运车,这情景太美,火车在山谷的另一侧,那一侧,天似乎更蓝,云似乎更远,山也感觉更高。
我们走的这一侧是弯曲陡升的水泥山路,山谷里有水流过,旁边种的有水稻、玉米。虽然我在车里,车窗紧闭,风吹过来,我似乎闻到了稻叶的香味和山谷里特有的一种草木气息。望着风吹倾斜又直立的草木和庄稼,整个情景让我想到了宫崎骏的电影《起风了》,虽然这是一辆货车。写日记的此刻,我又想起了电影中的一句话,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好想在见到这里的每个孩子时把这句话说给他听。
到了万兴村,先住进了村室,紧接着就出去调研了,刚出村室,入眼的是一小片鱼塘,在村子的中央,水有些泛黄,烈日之下水中的鱼儿不知能否自由的呼吸游畅。村长说这鱼塘也是刚搞的,搞其它的不行,像果树,种的果卖不出去,就是这鱼不知道能不能成。入村第一家是一户留守老人和儿童的家,一边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房子,一边是现在的混凝土房子,老太太腿摔伤了,老爷爷身体患病,丧失了劳动力。寻着动画片的声音向屋内瞧去,俩五六岁的男孩和女孩正在椅子上看电视,孩子很专注,没有注意到我们的到来。老人家特别热情从屋里搬出椅子,还要我们留下来吃饭。这边的一天只吃两顿饭,早餐在八九点,晚餐在四五点,早晨天亮起床下地,然后回来吃饭,饭后如果太热就在家休息,若不热仍下地,晚饭之后多是下地,古人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习惯在这里保留了下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能切身感受到这种风情,实在有幸。老人说对党和政府都很满意,做的都很好,要感谢党和政府。
我原本以为这个村只有34户贫困人口是因为这个村发展的比较好,而到了之后才发现绝非如此。村里有位老太太,老伴已经去世,儿子得了癌症,晚期,聊着老人流下眼泪,我们沉默了些许,了解到儿子的病已经欠了数万元了,有个98年的孙女在打工,现在身体不好,头痛回来了,也许是没钱吧,好久了都没去检查一下。我们见到她时她在厨房里下面条,清水煮的宽面条,好想走上前夹一点尝尝味道如何,和我们交谈了几句,她就蹲了下去,双手放在腿上,低头不语。我们走了她也没有出来送一送。走了一段弯陡的小路,眼前的是一栋木房子,从中走出一位50多岁的大妈,赤着脚,跨过高高的门槛,踩着凸凹不平未干的泥路上前来迎接我们。在隔壁的房间里躺着未穿裤子的女儿,村干部说,女儿大脑不好,没有意识。厨房和她女儿睡的地方本是一间房子,中间放木板隔开了。还有个儿子,30多岁了还没结婚,这家山坡上的人,拥有美丽的山林秀水风光,能看到璀璨的星空,听到蝈蝈的叫声,用着大片漏光的厨房,却没有美丽,幸福的笑容。
在村的东头,我们走到了一位老太太家里,老人腿摔坏了,伤口已经有些化脓,在和她聊天是,她转了下身,用手擦了下眼,又是些许的沉默,这是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明天一定带上不希望用到的纸巾。少量的人口,可口的酸豆角,清淡的米饭锅巴做的汤,小片的种有辣椒,豆角,西红柿,茄子的菜地,零星分布的果树,路上死掉的竹叶青,小娃娃的笑容,灯下的蚊虫是这里留给我的最美的第一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