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木江坪镇第6组 作者:材料学院 宁平波、向俊宪 指导教师:周军

发表时间:2017-07-21浏览次数:

稻秆为窗土做墙,82岁军人住破房

有一种情怀,叫提刀上马;

有一种思念,叫万里归家;

有一种品质,叫不求其他!

“低保、老兵、风骨”,很难想象,这三个毫无关系的词会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但今天碰到的这个耄耋老人,向我们展现了,何为一名老兵的风骨。

今天,是我们调研小组入村的头一天,震惊到我的事、的人接连不断,这在我的意料之中,然出乎我意料之外的确是一名82岁的老兵。他,是我们第五个展开调研工作的家庭,但第一眼见到他“家”的时候,尽管我们已经有了很强的心理准备,还是被震惊到了,因为这根本不能称为“家”:木柱撑其梁,泥土做其墙,稻草编成窗,风能穿房过,光可照其堂,当其难忍受,简易修一番,等过三年后,再来做他想!

本来以为,住在这种家庭的人,或许是政府给予的关怀不够,但当我们与他聊天之后,从他平淡、理所当然的语言中,我们发现,我们错了,大错特错。老人无子,尚有两女,现已外嫁。当我们问他,为何没有跟两女儿一块儿生活?老人回答:人老了,得落叶归根。这倒是在意料之中,毕竟中国人的思想就是这样,没有谁能够让我们离开这个生我、养我的故土。但当我们问他,政府有没有帮你建造新房时,他回答了一句,让我恐怕今生也忘不了的话:我现在已经老了,没几年活头了,没必要让政府为了我一个糟老头子来浪费钱,不要麻烦政府了,能够和其他人一样,生活下去就好了。一句平淡的话,一个真诚的表情,我发现,我词穷了,没有什么能够回答他了,有的只是对心灵的震撼,永生难忘!

从前,对于老兵,我的理解都是来自于小说、来自于电视:有《雪中悍刀行》中的北凉王老卒许涌关,在眼瞎、腿瘸之后,还有凉王之子的关怀;有《人民的名义》中的陈岩石,转业之后,清正廉洁,为民一生,得人民祭奠。然,这都是有名的老兵,有人记得。那无名的老兵,沉寂之后,该当如何?我从未见过,也不曾思索,然而,就在今天,这个耄耋老人,用如此平淡的语言,告诉我:我虽无名,不辱老兵!

经年前,您是浴血沙场的无畏先锋;

多年后,您是默守清贫的耄耋老人;

老兵,是您荣誉的象征,也是您一辈子风骨的体现;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