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工作日记 7月23日
随着天气逐渐升温,我们的工作热情反而更加高涨。今天我们开始攻克乡里最为复杂的村——两林乡苟拐村。从东方漏出鱼肚白时开始工作,直到日落西山才告一段落,持续工作十二个小时的我们并没有感觉到一丝疲倦。

该村的工作开展困难源于历史遗留问题,1976年兴修水库,导致占用农田,并且涨水时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在驻村工作队的指引下,我们迎难而上,实地考察。
过程中有看到24岁男子身患侏儒症,身高不足一米,但是依然乐观生活,在保有一份童真的同时,依然渴望通过努力改变生活窘迫的决心;有看到一家六口人,本该成为主力劳动力的大儿子却因病成了玻璃人,家长的不离不弃,在他们的笑容里面,我们看到了乐观和信仰,同时也能感受出一丝悲哀与辛酸;有看到兄弟三人大家庭16人住在一个家,共吃一锅饭,其乐融融和睦相处,拧成一股绳,团结致富,互相扶持;有看到一心只想为村民过上幸福生活而从不停止努力,哪怕是自己屡战屡挫,依然积极上访的村卫生所负责人。
更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适龄学生们以及他们的家长们对于教育的渴望,他们坚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加强社会实践和技能培养,靠自身本事和劳动创造财富才是最硬最靠谱的出路。
村民们感恩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并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引进技术,加强自身文化水平。针对于中年村民渴求教育又无闲暇时间进行学习的情况,在大家的建议和村干部的努力下,制定初步计划——效仿近百年前,毛主席组织开办工人夜校的成功案例,计划村内有文化的村民们自发组织村民夜校,既不耽误白天的劳动农作,同时也可以在村民们的劳余时间进行文化知识和农作技术培训,主要教之前未受过教育的村民们认字,算数,这样既给了村民们受教育的机会,同时了解一些新生活,普及新思想,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扫盲的同时极大限度地减少赌博等不正当活动。再大的困难除以十三亿都会变得微不足道,再小的爱心,乘上十三亿,都会汇成爱的海洋。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不光是党与政府的责任与义务,更是我们全部中国公民的强烈欲望与坚定目标,在精准扶贫政策下,在全民奋斗努力下,曾经的工作困难村苟拐村也不再是“钉子户”,他们的生活也即将开启新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