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卿,1985年6月生,中共党员,湖北松滋人。博士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2018年5月进入我校风景园林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乙亥末,庚子春,“九省通衢”的武汉,开始了不平凡的一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在神州大地蔓延,这座美丽的城市开始了与死神的赛跑。此时,李泽卿本应在松滋老家与家人一起过年,但当得知武汉抗“疫”工作人手不足,任务繁重,物资短缺时,他毅然决定加入抗“疫”队伍,站在最危险的前线。2020年2月10日,李泽卿匆匆告别父母,独自踏上了回武汉的抗“疫”之路。以往车流涌动的高速,此时却前所未有的冷清。
一回到武汉,李泽卿将其公司的仪器设备无偿借出,将试剂耗材捐赠给武汉抗“疫”联盟,并且凭借其在NGS测序与分子生物学上过硬的专业知识,联合中国药科大学的专家团队,申请了“基于NGS的高通量检测方法”的课题,并获得批准。同时他迅速集结团队,展开了相关工作的研发,初步建立了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多样本混合鉴定方法。
从隆冬到初夏,我国战“疫”已基本告捷。在历经76个日夜后,4月8日武汉重启。虽然疫情有所缓解,但为了给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学复课营造安全健康的环境,武汉市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从5月12日开始对全市千万市民有序开展核酸检测,号召10天完成全市约1100万人的检测任务。此次检测时间短,任务量大,很多医检所不堪重负,当接到其他疫检所的求助时,李泽卿毫不犹豫的放弃了休息,带领着自己的团队重新加入到这场大普查的工作中,开始了一场不分日夜的艰苦战斗。从下基层,在社区进行样本采集,到进入实验室对样本进行检测,每一个步骤,都是与病毒短兵相接。5月的武汉,室外温度已经达30多度,在厚重的防护服、严密的口罩包裹之下,他需要每天连续工作16小时以上。汗水模糊了眼镜,湿透了衣衫,但他依旧坚持在一线,不舍昼夜,无问东西。
面对此次抗“疫”,李泽卿逆风前行。他说。“武汉生病了,为它,我义不容辞!”
你我身边看似平常的普通人,在天灾国难当头,迸发出的舍我其谁的气魄和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无不令人动容。 这是一个中国人,也是一个科研工作者的担当。我们为拥有这样有知识、有胸怀、有信仰的科研人员而自豪。 文图|风景园林学院 张旻桓